湘韵沃土 “镇”在崛起|一颗蜜橘富一方百姓,蹚阔强镇之路
- 作者:
- 湖南农业杂志社
- 来源:
- 湖南农业杂志社
- 发布时间:
- 2025-11-17
- 阅读次数:
- 63098
编 者 按
产业振兴是激发乡村内生发展动力的源泉,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三湘四水间,一个个农业产业强镇蓬勃兴起,带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县域经济发展处和湖南农业杂志社联合推出特别策划——湘韵沃土 “镇”在崛起,带您走进农业产业强镇,解锁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邵阳市洞口县高沙镇,近年来凭着一颗小小的蜜橘,从传统农业中蹚出一条现代化农业产业强镇的转型之路。通过政策推动、科技加持、全链发展和品牌打造等一系列“组合拳”,不仅做大了蜜橘产业,更让上万农民鼓起了腰包。

这颗蜜橘不一般,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雪峰山脉独特的亚热带气候、沙壤土质和充足光照,让它具备高糖度、低酸度的优异品质,以皮薄、味甜、汁多的风味在1973年获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名“雪峰蜜桔”。如今,“雪峰蜜桔”已是带动乡民们致富的“黄金果”。
政策推动
激发产业活力
自启动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项目以来,高沙镇成立工作专班,整合产业链资源,出台多项扶持政策,定下了项目如何推,资金怎么用、怎么补。该镇推出“三补贴两优惠”政策(种植补贴、技术补贴、品牌补贴,贷款优惠、税收优惠),大力推进品种、品质、品控、品牌精品战略,整合生态、种质、技术、人才、市场和文化资源,为“雪峰蜜桔”构筑全方位的发展基础。
“省级财政专项扶持资金投入200万元,重点用于技术升级、冷链物流建设和品牌推广;地方政府配套出台土地流转补贴、低息贷款等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投资超1亿元。”高沙镇党委书记彭杰介绍,“我们还创新推出‘农业设施抵押贷款’,以冷库、果园经营权为抵押物,破解融资难题。”
此外,为解决人才短缺的困境,该镇实施“乡村合伙人计划”,吸引大学生、返乡青年承包果园,提供3年免息创业贷款。近几年青年返乡创业人数年均增长15%,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力。
科技加持
增产又提质
在湖南星鑫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负责人向瑞春正在演示新引进的水肥一体化智能系统。随着机器运转,山地里迅速升腾起水雾,柑橘林沐浴其中,宛如仙境。
“这套系统的各个控制系统都接上了无线网络,只要手机联网,哪怕我出差在外都可以控制。通过精准控制水肥,比传统方式节水40%、节肥30%,亩产还能提高30%以上。”向瑞春言语中很是骄傲。
高沙镇重视农业科技推广,植保无人机、水肥一体化设施、绿色防控系统等装备陆续落地。建设200亩“智慧橘园”试点,配备物联网传感器,能实时监测温湿度、土壤墒情;无人机实现精准施药,减少农药施用量25%;建立AI病虫害识别系统,农户通过App上传照片便可快速诊断。
该镇还跟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长期合作,联合选育适合当地的蜜橘品种,推广脱毒容器苗、绿色防控等十余项新技术。以品种改良为契机,推进柑橘产业升级;加强技术服务,积极建设优质柑橘生产供应示范基地,推进标准化生产;推出“一果一码”溯源系统,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种植基地、农事记录等。

“镇里每年培训橘农超过3000人次,70%以上果园推广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技术,如今优质果率已经从60%提高到了85%以上。”高沙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杨守俭说道。
全链发展
三产融合路子宽
2024年,高沙镇“雪峰蜜桔”种植面积2.3万亩,年产量7.8万吨。在农业产业强镇建设中,该镇积极探索并实施了产业链协同发展模式,整合拓展加工、文化旅游、电商销售等环节,促进“农业+加工业”“农业+服务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实现三产融合目标。
高沙镇初步形成“雪峰蜜桔”种植—精深加工—销售—文旅全链条,拥有3家规模化加工企业、3个标准化示范园,销售网络覆盖全国25个省市,出口东南亚、欧洲。辣妹子食品等龙头企业纷纷落户,开发出橘瓣罐头、蜜橘酥等深加工产品;鼎达农业等企业打造了观光采摘园、文化长廊,办起“雪峰蜜桔节”,带火了乡村旅游,年吸引游客超30万人次;电商平台通过直播带货,把蜜橘卖到了全国各地。
“我们观光园种植了400多亩柑橘,发展了采摘、观赏等农文旅项目。光是柑橘这一项2024年就接待游客2万多人次,人均能消费200~300元。”鼎达农业肖宏开说道。
如今,高沙镇“雪峰蜜桔”全产业链产值已达6.22亿元,主导产业地位日益巩固,三产融合发展步伐加快。
打造品牌
“甜果子”走向国际
高沙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抱团合作”。“我们成立‘雪峰蜜桔’产业联盟,整合37个村级合作社,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品牌、统一包装,避免恶性竞争,提升议价能力。”高沙镇副镇长谭建平说道,“镇上还建了处理中心,引进自动化分选设备,实现蜜橘分级销售,品牌高端果价格提升50%。”
政府部门积极帮助企业搭台子、找渠道,组织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不断提升“雪峰蜜桔”知名度。通过评比、品鉴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到产品的优秀品质,品牌越来越响亮。“雪峰蜜桔”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成为“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估值已超10亿元。
更让人振奋的是,这颗蜜橘走出了国门。2023年,首批蜜橘出口21吨;2024年,县商务局积极对接邵阳市海关和市商务局,为14家具备出口资质的企业“量身定制”通关方案,和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国家签订80多吨的购销合同,实现了“雪峰蜜桔”打入国际高端市场的历史性突破。
带农富农
农民得真正实惠
产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让农民过上好日子。截至2024年,高沙镇已培育市级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4个,包括6家龙头企业、4家农民合作社、3家家庭农场和1个产业化联合体。在龙头主体的示范带动下,全镇逐步建立起联农带农的利益联结机制,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2万元。

“果子品质上去了,价钱也跟着涨,收入确实提高了不少!”洞口县茶铺茶场柑橘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杨恢北说道。自20世纪90年代末离开农资公司后,他便承包了两个山头,种植180亩柑橘,其产品品质在县里排得上号。如今,合作社共有56户农户,种植面积扩大到1600多亩。
高沙镇鼓励适度扩大种植规模,做强集体经济,让农民共享发展红利,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动力。71岁的种植户刘大设老了也没闲下来,流转了300来亩土地,全部种上了柑橘。刘大设的故事并非孤例,他的果园只是高沙镇星星点点散布的七八百分之一。这些少则几十亩、多则上百亩的果园汇聚起来,形成了强大的规模效应,带动了成千上万的农民实现增收。正是这样蓬勃发展的势头,筑起了高沙柑橘产业强镇的底色。“在农村能有这样一份工作还是可以的。既能照顾到家里的孙子,还能挣点钱补贴家用。”63岁在这里务工的谢正根一边选果一边笑着说。
依托产业发展,高沙镇已带动1.2万人实现就业,全镇800多户脱贫户通过融入产业链实现稳定增收。

“未来5年,高沙镇计划继续扩大标准化种植规模,深化品牌建设,推动‘雪峰蜜桔’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力争全产业链产值突破50亿元,带动橘农人均年收入达到5万元,续写‘小蜜橘、大产业’的富民新篇。”谈及未来,彭杰信心满满。
一颗蜜橘,甜了小镇,富了百姓。从单打独斗到规模经营,从提篮小卖到畅销海外,高沙镇充当政策的承接与执行者、生产标准的统一者、先进技术的推广者、产业链的整合者、利益纽带的联结者,蹚出了一条产业富民强镇的路子,真正实现了“建立一个组织、兴起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美好愿景。
来源:湖南农业杂志社
编排:张友义